每74秒就有1人因它丧命,这种“中国特色癌”到底因何而来?
“朋友啊朋友,你可曾记起了我?如果你正承受不幸,请你告诉我。”曾经的一首《朋友》,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?
9月28日凌晨,因为一首《朋友》而家喻户晓的摇滚歌手臧天朔,因肝癌不幸离世,年仅54岁。
另据媒体报道,臧天朔唱片公司负责人表示:臧天朔查出罹患肝癌时,已经是中晚期,无法根治,所以后来一直采取的是保守治疗,直到其不幸去世。
在人均寿命早已超过70岁的中国,一位才华横溢的摇滚音乐人,还不到60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。令人不胜惋惜。
这些年来,林正英、罗文、傅彪、沈殿霞、汪国真等诸多名人纷纷被肝癌夺去了生命。这些不幸消息的背后,是中国拥有超过全球一半的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,以及每74秒,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肝癌的残酷现实。
毫无疑问,中国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肝癌大国。不仅如此,在肝癌的5年生存率方面,中国显著低于日本等其他国家和地区,仅为12.5%。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?
1
受限于国内早期医疗条件(如注射器具卫生问题)、防控机制(疫苗普及)和国民教育(如母婴、性传播)的不足,我国存在着庞大的乙肝感染者群体。
海外医疗基因检测统计显示,在我国,约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,其中有2800万需要进行治疗,有700万因严重肝脏疾病和癌症发病风险需要紧急治疗。每年有超过40万人死于肝炎有关的并发症。中国还存在1000万慢性丙肝感染者,其中250万急需规范治疗。
如果他们不予以规范治疗,最终就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肝脏疾病,包括肝癌。那么他们当中,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接受了规范治疗呢?还不到2%。
不过目前我国在肝炎防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,疫苗已经十分普及,国民的防控意识也有所提高。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,针对乙肝、丙肝的药物也在不断更新换代,现在乙肝患者已经可以用更小剂量、毒副作用更弱的先进药物来对抗病毒并长期生存(比如乙肝新药Vemlidy)。

2
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好酒之国,如“感情深,一口闷,感情浅,舔一舔”、“会须一饮三百杯”之类的话早已深入人心,而关于酒的文化,从许多传统节日里不同的配酒(比如屠苏酒、雄黄酒)也可以看出其深厚的底蕴。
然而权威医刊《柳叶刀》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,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3200多万人中,喝酒直接导致了280万人的死亡,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残因素。而中国在因酒致死的排行榜上,傲然登顶。(男性为主)
其中,50岁以上的人群中,喝酒导致的死亡风险主要和癌症关系最大。不仅仅包含肝癌,还有至少口咽、喉部、食管、结直肠、乳腺等部位的癌症都和酒精有明确的联系。
不过摄入酒精增加的患癌风险并非不可逆,许多研究数据显示,在停止饮酒后,癌症发生风险会显著降低,最终可能变得和不饮酒者差不多。所以尽量限酒、戒酒,好处多多。
3
除了肝炎和酒精的滥用,中国肝癌现状还可归因于早期癌筛的理念尚未普及。这方面做得好的一些国家,比如日本,中晚期肝癌患者占整体肝癌患者的40%,美国为45%,而在中国,85%的肝癌患者一经查出,就是中晚期,基本不存在手术机会,因而死亡率更高、5年生存率更低。海外医疗基因检测
此外,食物中含有的黄曲霉素(如霉变谷物)、亚硝胺(如熏腊食品、腌菜)等也是已被证实的肝癌致癌物。肥胖、经常熬夜、饮用水污染、农药污染等因素也会损害肝脏,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健康理念的培养,相信在未来,这部分损害是可以规避的。
我们海外医疗基因检测知道,肝脏是一个十分坚强的器官,它在受到伤害时,从来都是不吭不响,而是会负伤坚持工作。早期肝癌患者一般不会有症状出现,而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再就医,往往都是中晚期,大多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。因此,对肝癌高危人群,建议每年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早期筛查。